綠色建筑指在建筑物的全壽命周期內,在為人們提供健康、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的同時,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、資材、水資源的同時,保護環境、減少污染,真正的綠色建筑,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,融入城市周身的肌理。
近年來,我國綠色建筑正在跨越式增長,不但改變著建筑的方式,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。
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今年3月印發的《“十四五”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》提出,到2025年,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,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.5億平方米以上,建設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建筑0.5億平方米以上,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%。
宜興碧桂園鳳鳴府獲得了「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」,不僅是對建筑技術和工藝運用的反復斟酌,更是對未來城市、社區環境及業主生活向健康、舒適、高效的科學優化。
碧桂園鳳鳴府綠色建筑證書
宜興碧桂園鳳鳴府在助推綠色城市人居建設上先行突破,全方位注入綠色建筑元素:
墻體保溫隔熱:項目外圍采用擠塑聚苯板和水泥發泡板等保溫材料;室內隔墻則采用加氣塊和ALC隔墻板,輕質且環保。
裝配式建筑:項目設計有裝配式樓梯,裝配式樓板、裝配式剪力墻等構件,在生產和施工過程中可實現最大限度的節能、節地、節水、節材。
外墻玻璃:LOW-E斷橋鋁合金兩玻一腔窗玻,朝陽面采用內置百葉:阻隔有害光線、室外噪音、有效節能保溫。
戶型設計:在室內通風方面,通過合理的設計讓室內的空氣保持流動而不停滯,從而獲得良好的室內通風環境。
海綿城市設計:
項目設置室外雨水收集系統,雨水收集蓄水池 350m3。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綠化澆灌、地面沖洗。并且收集的雨水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,防止誤飲誤用,且不對人體健康與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。
景觀環境設計
景觀綠地設計應以鄉土植物開發利用為主,采用喬、灌、草結合的復層綠化。豐富城市綠地系統樹種多樣性,本地植物種數不低于 70%,確保植物的成活率及后期的養護。
可再生能源利用:
項目設置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,采用電輔助熱源,分散供熱水系統,集熱器布置位置為屋頂。
節能與能源利用
項目公區走廊、樓梯間、門廳、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取分區、定時、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。
碧桂園鳳鳴府苑區實景圖
碧桂園鳳鳴府苑區實景圖
社區是人民生活的重要載體,綠色社區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撐,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,事關人居環境改善和城市高質量發展。碧桂園入宜10載,積極參與城市建設,先后開發了宜興碧桂園、湖悅天鏡、鳳凰臺、鳳鳴府、鳳鳴山曉,每一個項目載設計初期都將綠色環保的肌理融入其中,未來碧桂園將繼續秉承與城市共生、共創的理念繼續做好排頭兵。
感謝您的每一次轉發!